燃油车不是时代的眼泪,仍有生存空间

2024北京车展无疑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璀璨舞台,令人印象深刻。在诸多“真香版”新能源车型纷纷亮相并推向市场之际,“油电同价”的趋势已经愈发明显,甚至部分电动汽车的售价已低于燃油车,这无疑预示着燃油车时代的倒计时已经悄然开启。然而,在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中,传统车企在追寻趋势的同时,仍在坚守燃油车市场,并继续保持着一定的投入。这一现象引人深思:尽管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,许多企业却尚未实现盈利;而燃油车市场份额虽在缩减,却仍然为车企带来稳定的收益。有分析人士指出,对于燃油车市场的倒计时,或许要保持一份审慎和观望。毕竟,在这场能源革命的浪潮中,燃油车企业的“真香”表现仍不容忽视,而燃油车市场的生命力也似乎比人们预想的要更加顽强。

新能源汽车占据C位

数据显示,在本届北京车展上,参展的新能源汽车数量高达278辆,这不仅体现在数量上,更在受关注程度上占据了绝对C位。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“蔚小理”等造车新势力吸引了巨大的人流,在传统主流车企的展台上,新能源汽车也成为了焦点。无可争议,新能源汽车占据了车展的绝对中心地位。

特别是在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、董事长、首席执行官雷军引发的车企高管互动热潮中,新能源汽车更是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。长安汽车品牌公关部总经理米梦冬在接受《中国汽车报》采访时表示:“自主品牌,特别是自主新能源汽车,如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。”新能源汽车不仅新车渗透率接近50%,在车展上的受关注程度也空前高涨。J.D.Power中国区总裁苏骏甚至直言,几乎没有哪家企业的展台上缺少新能源汽车的身影,相比之下,燃油车则在新能源汽车的热潮中显得星光黯淡。

与此同时,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也伴随着各种新技术的率先应用。智能化已成为当前汽车领域的绝对热点,从AI大模型的上车应用到各种智能驾驶方案的推陈出新,再到车用芯片算力的不断提升,新能源汽车在新技术的应用上如鱼得水,这得益于“新能源汽车是智能化最好的载体”这一理念。市场偏爱高科技,新能源汽车上黑科技的率先应用也进一步增加了其热度,两者相得益彰,使得新能源汽车的热度难以降温。

这一关注度的背后,反映了市场需求下企业的明智选择。数据显示,3月乘用车国内销量为181.2万辆,同比增长5.8%,其中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2.8%。在4月前半月,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更是接近50%。随着燃油车市场份额的大幅下降和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持续攀升,车企为了获得更好的市场表现,自然会将重心放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推广上,这也进一步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热度的攀升。

此外,一些偶然因素也为新能源汽车的高热度增色不少。雷军以其在互联网营销方面的卓越表现,携小米SU7强势引爆本届车展。他的出现甚至盖过了众多娱乐明星的风头,使得小米汽车所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成为了车展的焦点话题,持续推动着新能源汽车热度的上升。

传统燃油车星光黯淡

尽管本届车展上仍有一定量的传统燃油车参展,但在新能源汽车的耀眼光芒下,这些燃油车显得黯淡无光。即便传统车企携燃油车亮相,也鲜少能吸引观众的眼球。据不完全统计,车展现场关注度最低的展台,往往是那些坚守燃油车的品牌,如起亚、现代等。就连宝马、奔驰这样的高端品牌,其传统的燃油车焦点也在新能源车型的强势亮相下,被分散了不少注意力。

即便一些燃油车在本届车展上焕新上市,由于缺乏前沿技术的加持,它们也未能获得应有的关注。事实上,当前传统燃油车的焕新大多局限于造型的更新、内饰的升级,虽然有些车型也尝试增加智能化功能,但与新能源汽车在智能化方面的结合相比,传统燃油车的智能化技术升级和应用明显滞后。

为了提升车辆的智能化水平,这些传统燃油车不得不增加电动化比重,进一步走向油电混合,甚至升级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,从而逐步融入新能源汽车的行列。然而,在动力系统方面,传统燃油车近年来鲜有新技术的突破,性能提升也鲜少被提及。在车展上铺天盖地的新技术宣传中,几乎找不到关于传统燃油车技术升级的新闻。

目前,车企的技术研发重心已经全面转向电动化、智能化和网联化,对传统的燃油车技术研发投入大幅减少,甚至某些企业已经彻底放弃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燃油车的技术创新自然难以谈起,其星光黯淡也在所难免。

燃油车仍有生存空间

“自创立以来,起亚已走过辉煌的80年历程,其中技术创新始终是我们不变的追求。面对新能源浪潮的席卷,起亚在中国市场的电动化转型决心坚定,但我们深知燃油车市场的基本盘依然稳固,因此‘油电并行’成为我们既立足当下又展望未来的战略布局。”正如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所言,燃油车市场仍是众多车企稳定利润的源泉。因此,这些企业持续推动燃油车市场化,凭借其性能稳定、使用方便及良好的品牌基础,燃油车依然占据着牢固的市场份额。即便在中国市场,燃油车的销量仍占据半壁江山。

然而,尽管新能源汽车热度不断上升,但车企的新能源汽车业务普遍处于亏损状态。那些以燃油车业务为主导的车企,却能保持良好的盈利水平。这一点在跨国车企中尤为明显。财报显示,除了比亚迪、特斯拉外,其他新能源汽车企业鲜有盈利,多数车企甚至面临严重亏损。大众、丰田、宝马、奔驰等传统车企则依靠燃油车业务取得了可观的业绩,即便在国内市场,长城、吉利、长安汽车等企业也主要依赖传统燃油车获取利润,新能源汽车业务尚处于亏损状态。为了应对价格竞争,一些企业甚至不得不采取亏损的价格策略,导致新能源汽车处于“卖一辆亏一辆”的境地。

“新能源汽车尚未能给企业带来足够的利润,这意味着燃油车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支撑,自然也会继续存在发展空间。”苏骏认为,盈利是市场的驱动力,除了造车新势力外,大多数传统车企会增加新能源汽车的业务比重,但并不会完全放弃传统燃油车。在本届北京车展上,有多家企业负责人透露,他们将维持燃油车约30%~40%的市场份额,既是为了满足出口需求,也是考虑到燃油车在国内市场的稳定销量。“我们不会盲目追求全面电动化,而是顺应市场需求,水到渠成。在有燃油车市场需求的时候,不会全面停售传统燃油车。”多位自主品牌车企负责人表示。

更为关键的是,在国际市场上,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正在降温,而燃油车仍是主流汽车市场的绝对主角。“与国内市场不同,全球其他汽车市场中,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。”北京现代品牌营销室室长李廷爀坦言,在中国以外的全球汽车市场,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遭遇瓶颈,而传统燃油车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。许多跨国车企甚至开始重新评估或延缓电动化战略,这进一步证明了燃油车依然具备强大的生命力。